其实,我与海南的民俗文化相遇纯属于偶然。
那一年,我从业的报刊杂志因改制被取消而下岗,从此我便相遇网络。在一个名叫阳光岛的社区,大量的以纪录海南百姓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图片,如雪花般地忽然在我的眼帘出现,网络,为我打开了进入海南人文历史空间一个丰富灿烂的绚丽窗口。
网络上的一幅幅、一组组具有浓郁海南人文风情的图片,犹如悠悠岁月的锻造,将海南乡村井巷、海港渔船中的黎民百姓,栩栩如生展出在我一个外乡人的眼中。特别是相识海南著名摄影大师哲断兄后,他那刊发在网络上的近万幅的摄影作品中,有人间的烟火,有众生的情态,有幻象的写意,有平实的温暖。那琼北地区的特有的民风民俗、五指山中的黎村苗寨;临高角的蛋家渔夫、古村乡间的玩耍孩童、火山岩石边古屋、田地里苍悴阿公阿婆等海南人文的风貌图片所透露出来的精气,直指我的心田让我产生了深深地感撼!
原来这个孤悬海外被中原人称为文化沙漠的孤岛上,还潜藏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于是,我也添了台相机,背着行囊,与他们一起搭伙走村串巷,从此,开始了行走海南乡村田野的民俗纪实摄影。近十年来,我几乎走遍了海南的市县,走完了海南市县所有的乡镇及80%
从繁华喧闹的城市走出来,行走在海南广袤的乡村田野上,那迥异于江南故乡风土人情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让我顿感清爽与怡然。我知道,那是一份情节,那是一份憧憬,那是一份人至中年的返璞归真的原始冲动。那更是在嘈杂与喧嚣中的久居都市一份倦怠后的觉醒,那是在思索自然与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反思!
城市的进化,都市的繁华,早已淹没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气息。在现代与豪华的城市鸽楼里,厚重的水泥与铁门,隔断了人类相互信任的灵性!
于是,从城市中逃离出来,到乡村去寻觅久违的自然原始野趣与社会的纯真感情,与民俗的古韵,并将它传递出来,便成为我的一种思考一份责任!
别离了亭台楼阁,在海南的乡村田野中,我与兄弟们一起拍摄着自然而参差错落的山乡风韵与拙朴人文。五指山的古树修竹,碧水清流,奇花异草,山环水抱,曲折蜿蜒,无不让我感到步移景异;自然淳朴,浑然天成的海南乡村风光一幅一幅被我摄入镜头。那一幢幢如船行的茅草屋内的黎寨风情、那一个个纹脸黎族阿婆花纹里透露出来的远古先祖对自然崇拜的密语、 那一幕幕公期期间穿杖巡军时保存千年的神秘古老的风俗、那一行行火山石屋及屋内的破落家什与清贫诚朴的海南百姓的艰辛生活,无不让我在摄影中感受到沉重与呻呤,更感觉到了一份摄影人的沉甸甸的责任!
于是,我用作家的思维方式摄影人的视觉语言,通过网络将海南民俗与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
丰富灿烂的海南民风民情,在我心情如行云悠悠的拍摄与写作中,成为全国网络传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网络中的数以千万次的点击与跟贴,往来的是人们对海南乡村民俗之美赞许和品味。
民俗,是一个地域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中产生一种共同的意识精华;是远古社会遗传下来人类对天地自然宇宙和谐的文化符号。
民俗,更是人们对社会成熟雕琢的一种阅历!
其实,任何一个地方的民俗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地域自然特色,尊重民俗不仅是尊重一个地域千百年来文化底蕴的传承,更是尊重当地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一种认同!
我期许,此行澳洲,在这片蔚蓝色的天空下,我将会用相机,为澳洲与中国的亿万网民搭起一座绚丽多姿的彩虹!
(以下图片大部分是同行于走村串巷的海南摄友所拍,因记不起每幅图片的作者谨在此表达最真诚的感谢!)
评论